对功利与成就有所执念的人,其实一直在磕一种精神毒品;且越是顺利之人,毒瘾越大,满足现状所需要的剂量更大。


近日,远离京城的喧嚣,我到了杭州西湖灵隐一所小别院里修行了几天。在跟很多朋友约饭的时候,不停地跟大家传输最近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不妨就写一篇文章来所谓“布道”吧,一则是为了往后重读自己的文章时能够锚住当前的心境,二则是能够帮助初入职场一些建议或者对痴迷执着的朋友减少一些执念。

今天要讲的这个自己最近几个月悟出来的其中一个子理论,其实在我后来看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已经悟出且成书传道受业解惑了,因受自己过往的经历和认知的关系,直到现在才有所理解。今天便分享一下:

对功利与成就有所执念的人,其实一直在磕一种精神毒品;且越是顺利之人,毒瘾越大,满足现状所需要的剂量更大。

前阵子看的事实改编的一部纪录片《成瘾剂量》描述了大药企普渡制药(Purdue Pharma)通过各种手段使得阿片类药物合法传播,导致普通人对奥施康定(OxyContin)成瘾,从一开始治疗疼痛的一片两片,到后来剂量越来越大,使得社会犯罪率、死亡率增加。其中有一个美国普通的三四线矿城的小姑娘,因一次矿山事故用其治疗疼痛,然后开始上瘾,戒了很多次都无法戒掉,后因奥施康定难以购得,被朋友唆使改成了磕冰毒/海洛因,最后在最好的年纪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如果原本是为了“治疗疼痛”的药片,在不合理的使用过程中,都能让人成瘾最终导致悲剧,那原本是走在社会光明面的所谓“追求成就”是否也能让人成瘾最终导致如“抑郁”等悲剧呢? 答案是肯定的。以我自身做一个例子。 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都是 “别人家的孩子”,跟大部分人一样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努力学习,考到了国内排名前茅的大学,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很乖的“优等生”。到了本科更是解放了我“学习”的能力,不用照本宣科,不用死记硬背,以我出色的路径规划和执行能力,绩点节节攀升,校外实习和研究发论文也特别顺利,且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中期,选择了计算机科学这个专业,甚至在15年就开始接触机器学习,吃到了互联网末期和AI的红利。到了工作中我发现,我很擅长工作,不论是写码还是文档还是汇报,几乎很难遇到瓶颈,成为了大家眼里的“优秀员工”,职业晋升也很顺利。

听上去是一个很“模板化”的“幸福”人生,理论上也是可能会被羡慕的人生。但事实上,这一路过来,大部分时间我是很少能感受到快乐的,套用一个学长的话,我感到我的人生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雾,对一切的欢喜和悲痛都不是那么敏感”。在中论文的时候,快乐只是短暂的那么一小会,我会想着怎么再发一些following的工作;在找到好工作之后,快乐只是短暂的那么一小会,我会想着怎么在新公司受到认可,做出超预期的结果;在晋升之后,快乐只是短暂的那么一小会,我会想着后面怎么担下更大的责任取的更大的成就……

在亲近的人面前,我是一个毫无情绪价值的人,社会中的一切事物似乎对我都没有太大的刺激感,所有的事情都会排在“事业”之后,上班我不会及时回复家人信息,下班我会捣鼓自己对前沿技术理解想着怎么获得更大的成就,一直都是忙忙碌碌,各种娱乐活动中的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有夸张的成分)。

最终的结局是,我似乎陷入了对成就的执念,我的“完美主义”不允许我有一丝的纰漏,不允许我自己在竞争中失利,不允许自己的成果被任何人否定,从而造成了精神上特别大的压力,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直到最近几个月,我慢慢领会到了,我其实已经磕上了这种精神毒品,且随着我的顺境越多,我需要满足刺激感的剂量也会越大,需要更大的成就来带来快乐感,而一旦被否定,价值观就会相应的崩塌,崩塌次数多了,精神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我慢慢开始观察我的一些朋友,我的一些公司同事,发现症状轻的,就类似于磕“大麻”一般,对人影响尚在可挽救的阶段;症状中度的,就类似于早期磕“冰毒”或“海洛因”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戒掉了,跟这样的人聊天,三句话两句离不开工作;症状重度的,就类似于开始加大剂量才能满足的吸毒者,一般的成就已经无法满足了,再多的钱也没法带来快乐,无法退休,需要更大的刺激更多的反馈才能勉强舒展一下眉头。 因此我做出了总结,大部分人其实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过太多修心层面的教育,类似内心的免疫针,因此他们对这些毒品类的功利和成就执念是没有办法抗拒的,尤其是在主流价值观下,没人会觉得这是个有问题的事情。越是执念越深,越是像在磕毒品一般难以戒掉;越是顺利,则需要满足的剂量则越大。 假如你能接受这个理论,总算有一天想通了,然后呢?大部分人想看开之后,仍然可能会存在一些“戒断反应”,以我为例子,我会出现以下的一些反应:

  1. 会发现没有爱好,自诩的一些爱好(如打游戏)在疯狂做了几天之后就体会不到特别的快感,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2. 休息下来的时候心会很慌,尽管该做的事都做了,仍然很担心因为自己不努力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倒退和损失(尽管算下来也没啥),担心自己不再那么优秀,被人赶超;工作偶尔放松下来的时候,会很自责,感觉对不起自己、家人以及团队。
  3. 在找不到一些给自己带来价值感的时候,会很迷茫,会发现学习和工作是更简单清晰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4. 在工作中不卷了,可能在别的地方也想卷(比如游戏打排名)
  5. …….

这种戒断反应是很难受的,尤其是第二点,是大部分的焦虑来源,如果修心不足很容易陷入极大的精神内耗中去。 那应该怎么戒呢?我自己这边的话,虽然还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完美的方法论,但是通过跟人的聊天、看书等方式,大致能总结几条可行的理念和路径

  1. 戒除这种执念感,指的不是说你就quit了,不认真工作了,逃避这个世界的主流价值体系,归隐田园了,对大部分人都是不现实的,也不要自责自己为啥不敢做这样的决定。
  2. 职业路径,仅仅是人在整个社会中的一类角色,而人在这个社会中还有很多角色,比如我是一个打工人以外,我也是一个儿子,我也是一个伴侣,甚至我也可以是一个小众兴趣群的群主,这都是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而职业路径这个角色,在人生中不能占据50%以上,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有50%价值感的来源来自于职业的成就、晋升、赚钱等,这样的话在某个角色价值感崩塌的时候,还有其他角色的价值感能够帮助维持。
  3. 人生其实只有七八十年,前二十多年都在学习和长大,只有五六十年可以给自己体验世界了,不论你做的再好再差,无名小辈或者是顶流大家,人都是会死的,有些人可能还会早死。因此需要思考清楚在这几十年里面,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排个序。比如要活得久,健康很重要,那健康就该排在事业前面,这样领导一个电话也不能让你放下手中锻炼的器械,加班就更无从谈起了。我个人希望的价值排序是 健康>家人>爱好和追求>工作,这样,工作就可以只看作为人生其他价值追求的工具,工作能带来的技术追求,薪资能带来的追求健康、家人和爱好的资本,然后审视一下实现这样的价值最低限度需怎样的一份工作,如果当前这份工作虽然能够带来超出需求的薪资和价值感,却带来对健康和家庭的伤害,或者没有办法让自己追求其他的爱好,那就换一份工作。
  4. 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这是后天可以锻炼的,从小事获取快乐,从自身寻求快乐,而不应当向外界索取快乐,比如说通常而言比较中获取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一旦被比过去了,肯定会更痛苦。
  5. 向大家公开自己是一个很幸福,很容易快乐的人,这样你就会慢慢牵引自己往快乐的方向优化,而不是陷入功利地追寻成就的局部最优。

相信看到这,很多人还是觉得很多话是大而空,我以前也这么觉得,比如“活在当下”、“莫向外求”都是一些心灵鸡汤,但随着自己阅历增加,有些事情回过头再看确实如醍醐灌顶般。我一般不看成功学的书,也不看心灵鸡汤,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悟。但前两天在西湖这个别院里看了一本叫做《纳瓦尔宝典:财富和幸福指南》的书,这本书记录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的在Twitter上的语录,才发现瓦尔纳归纳的很多要点跟我自己悟到的是如此相像。他让我敬佩的地方并不是他的成就,而是本书2/3讲的都是自己对幸福(happiness)的追求和方法,对生命和哲学的理解。当然很多话很鸡汤,我会匆匆扫过,尤其是前半部分成功学基本跟其他自媒体发表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后半节还是能够发人深省的,这也是他就算这么富裕了还能这么幸福的秘诀。 目前自己还处于早期修心阶段,也欢迎有跟我同样痛苦或者想法的同学找我来聊,来讨论。